近日,多省新冠防疫药品紧急挂网,保障医疗机构的药品供应,更有省份要求3天回款。
一位药企招标经理表示,多地新冠防疫药品临时挂网,“流程上不会像正常挂网那么繁琐,江浙沪相对简单一些,所有资料信息全部都已录好,只需要核对规格、包装、报价就行。价格‘盲报’后,采购中心再给你出一个价格,采购同意、医院同意、生产厂家同意,就算挂网了”。
至于回款问题,江苏省医保局发布的“医疗机构对防疫药品(医用耗材)应及时结算付款,退烧类药品的结算付款应在验收入库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
上述招标经理表示“反正政策都出来了,如果有相关规定,医院肯定是会根据政策来执行,医院、代理医药公司如何协商”。
除了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甘肃等地都相继出台新冠防疫药品的临时/紧急挂网的相关通知。
保障医疗机构药品供应是当前一大任务,各地也在对医疗机构内的新冠治疗药品“进销存”情况进行统计,例如时海南省要求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在“当天下午4点前上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涉及的治疗药品的进销存数据,且一日一报。
12月14日,主题为“医疗卫生服务和药品生产供应”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表示,“优先保障医疗机构、养老院等重点场所药品的供应”。
与此同时,“派出驻企特派员,会同当地有关部门保障重点药物的生产供应,及时帮助解决物流、用工、用水、用电、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困难。”
目前多地医疗机构药品库存相对紧张,特别是退烧类药品,据经济观察报消息,医院12月9日下午就出现了相关药品的短缺,直至10日上午,医院药房仍无药;医院体检科主任也表示,“医院也都没药了”,特别是美林、泰诺林、布洛芬缓释胶囊等紧俏药品暂时缺货。
医院主任药师黄富宏表示,“医院现在主要保证发热门诊和急诊用退烧药,库存可以用五天左右,现在货源还是处于紧张状态,因为发烧患者多,真实消耗量也大”。
“目前,为了一定程度上缓解用药紧张状态,门诊现在拓展药物用途,使用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止痛退热药替代,并向患者解释清楚,估计十天左右,随着产能扩大,大众普遍有备药,情况会有好转”。
江苏一家医药公司也表示,医院药品需求猛增,都在要退烧药。
多省临时纳入的短缺药目录中,不局限于布洛芬颗粒、对乙酰氨基酚、小儿退热口服液、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药品。
就应急采购的防疫药品,有的省份则表示,“不纳入医疗机构年度应急采购总额范围”;且“如中选产品的供应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同品种未中选产品的采购使用不受带量比例限制”。
订单激增回款难是否会加剧?多地在发布的关于做好新冠感染相关药品网上交易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回款问题。例如湖北省12月19日发布的《湖北省关于做好新冠感染相关药品网上交易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到,“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涉及实行先挂网后审核相关药品的采购订单,鼓励通过‘省集采平台’集中结算的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及时向省级结算账户缴存相关贷款,缩短与医药企业的结算时间,及时结算。”
江苏省医保局直接发文要求,“退烧类药品的结算付款应在验收入库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
黄富宏也表示,3个工作日回款,“这个应该可以做到,特殊时期特殊办理,而且这类药金额也不是很大”。
尽管如此,医院回款难问题依旧被药企所顾虑。
根据《河南省关于公示年全省药品网上交易情况的通知》,年河南各区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逾期回款情况。
目前,各生产企业都在开足马力生产新冠防疫药品,从原料药、包装、工人再到物流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医院需求量激增,是否会增大回款压力?
一篇名为《医院经济运行情况研究》的论文提出,医院年1月至11月,出现工作量和收入同比大幅下滑,现金流紧张,经济运营困难。
究其原因,既有疫情防控所导致的支出增加,也包括执行药品零差价与耗材零利润形成的政策性亏损;医保基金有限供给和患者对医疗保障的高需求之间始终存在矛盾,医院在结算医保资金时面临医保考核指标不尽合理、指标值低于实际水平、医保基金总体结算率偏低等情况。
“新十条”发布后,医院门诊量从20~30%虽已恢复至五到六成,但整体住院量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医院依旧在过紧日子,医院高质量发展,精细化运营的情况下,更会“精打细算”。
虽然防疫类药品、物资医院,但是回款是否能够顺利拿到无疑是相关企业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eiyan.com/fyym/12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