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大班小朋友家长:
你们好!
您的孩子即将告别快乐的幼儿园时光,迈进小学的大门,成为一名小学生。在这段充满憧憬和期待的时光里,你们准备好了吗?是不是也有一些焦虑和困惑?今天这封信特意为您解惑而发,请您查收!
为精准了解家长朋友们的实际困惑,我们收集大班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具体做法、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掌握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的理解、认识和做法,以及对一年级儿童入学适应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和家长交流,发现约有70%的家长朋友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还停留在知识的衔接上,困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幼小衔接到底需要衔接什么?二是步入小学前,是否需要进行拼音和数学计算等知识经验的学习?
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包括《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进一步明确幼小衔接的内容和目标。
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也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是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入学准备教育应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能提前用小学知识技能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小学是人生中最美好、最纯真的一段童年时光。对于即将跨进小学大门的孩子们来说,充满着好奇、期待和向往;对家长们来说,幼升小是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道分水岭。眼下又到了大班的毕业季,我们都希望能够陪伴孩子顺利地度过这段幼小衔接期,那么您和孩子已经做好准备了吗?
常言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平稳地度过幼小衔接期,四大变化家长需知道:
变化一:学习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一日活动以教室和户外活动区为主。
小学:教室、功能室、操场等都是学生活动的场所。
变化二:学习形式的变化
幼儿园:尊重个性,游戏活动为主。
小学:以生为本,愉悦学习为重。
变化三:学习时间的变化
幼儿园:没有严格的上、下课的时间规定。
小学:有严格的作息制度,每节课40分钟。
变化四: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园:老师像父母照顾日常活动。
小学:老师更像大朋友,教学知识,陪伴成长。
这“四大变化”对孩子们在自理、自立、自律和自信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链接、双向互动,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家、园、校三方鼎力相助,才能形成坚不可摧的教育合力。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给您支招一:咨询代替焦虑。
首先,端正心态,正确看待幼小衔接,它是孩子从幼儿园顺其自然过渡到小学的阶段,不必过于焦虑;其次,多和身边一年级的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分享育儿经,缓解个人因经验缺乏而引发的茫然无措;第三,主动向一年级的老师交流自己的困惑,空余时间阅读相关书籍和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家长心态端正了,孩子的入学才能走得更平稳。
孩子需要提前学习汉语拼音吗?
现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们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这句话,孩子们在周末、节假日开始奔走在各种补习班中,过早地背负了越来越多的压力,也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我们都知道,汉语拼音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小学生识字的重要工具。很多孩子大班还没毕业,家长们就纷纷“行动”起来:报培训班学习、借语文书在家自己教、网上购买软件学习等,就怕孩子上学后跟不上进度,落在其他孩子后面。其实,我觉得家长朋友是过度担忧了。
大家看,部编版语文教材对汉语拼音教学顺序进行了改革,先识字后学拼音,以汉字学习为教学基础,借助儿童熟悉的日常语言开展拼音教学,降低了学习难度;其次,自年起,教育部就提出了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学校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不得拔高教学要求、加快教学进度。从教学进度来看,十月底完成汉语拼音教学,长达一个半月的时间足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很扎实。如果学生提前学习了汉语拼音,上课的时候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主动学习、专注力等方面却远不及其他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习内容难度的加深,孩子的“储备知识”已用完,这时就产生了适应困难,就会出现学习“后劲不足”等问题。
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家长没必要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与其让孩子提前学知识,不如帮助他们培养好习惯。
给您支招二:习惯养成代替知识准备。
首先,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可以让孩子学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尝试整理自己的物品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鼓励他敢于表达,愿意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聊天,和好朋友闹矛盾的时候不任性、不乱发脾气、更不会哭鼻子;第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每晚坚持亲子绘本阅读,和孩子一起交流绘本中的故事,从而培养孩子的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善于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可以通过绘画、做手工、玩七巧板等活动,让孩子静下心来专心地做一件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这些好习惯看起来与小学学习内容并不直接相关,却是影响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的重要因素。作为孩子的第一教养者,家长更要以身作则,给孩子起榜样作用,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给您支招三:环境熏陶代替直接过渡。
首先,大班毕业后,暑假期间,喜欢熬夜或早晨晚起的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调整作息时间,帮助他提早适应小学的作息生活;其次,给孩子设置一个固定的学习环境,一张学习桌,家长一定要放下手机,拿起书,坚持每晚陪着孩子一起亲子阅读;第三,利用暑假或周末带孩子去学校周围看一看,提前了解小学环境,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消除入学陌生感。
从幼儿园到小学,并不是翻山越岭,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过渡和延伸,孩子出现的“不适应”都是正常现象,家长们不必过度追求孩子成长的“初速度”,更不必拔苗助长,切莫乱了阵脚,静待花开莫焦虑。以“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基”为目标,以科学的方法为路径,以爱护航,快乐而坚定地行走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路上,相信宝贝、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eiyan.com/fyzl/10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