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是流感的多发季,淮安的一名四岁女童得了流感后未能引起家长的重视,最终感染,引发重症肺炎,差一点就丢了性命。
病床上的4岁女童名叫芳芳(化名),一周多前,芳芳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咳嗽,起初家人认为这只是小毛病,也没太当回事。芳芳父亲说,当时也就带她去小诊所挂水,连续挂了4天,一开始还好好的,到了第四天,刚拔掉针管,孩子就晕倒了。
芳芳晕倒时,口吐白沫,眼皮上翻,家人吓得赶紧送她医院抢救。经检查,孩子患的是重症肺炎,并且出现了肺出血和呼吸衰竭,情况十分凶险。
医院儿科医生包天平表示,患儿当时面色青紫,呼吸费力,四肢冰冷。指脉氧维持在40%到50%之间。赶紧联系麻醉科进行气管插管。在抢救过程中,患儿口腔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液体,随之出现心跳呼吸骤停。
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医护人员也开始了对她紧急抢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加新表示,立即对患儿采取气管滴药止血,并进行抗休克治疗。给予血管活性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经过8小时的抢救治疗,患儿病情趋于平稳。
医生介绍,差点夺去孩子生命的重症肺炎就是流感诱发的,相较于成人,儿童的身体素质较差,流感病毒入侵器官可引发并发症,如果抢救不及时的话,后果非常严重。
医生提醒家长,自家的宝宝有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医院进行诊治,由于孩子病情变化较快,进展比较快,有时也就几个小时就会出现威胁生命的症状。
〖以下情况提示宝宝可能得了肺炎〗
上呼吸道感染数日,发热持续不退,超过3天,咳嗽加深、严重时呼吸困难或面唇青紫等,食欲不振、呕吐;
新生儿或小婴儿有时不发热,或体温不升、反应差、拒奶、呛奶、吐沫、气促等;
孩子精神反应差,烦躁、哭闹,或昏睡;
呼吸快,甚至出现口周发青、鼻翼扇动、喘憋。
〖宝宝肺炎护理兼顾以下几方面〗
家中环境要安静、整洁,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对患儿耐心,使其精神愉快,保证患儿休息;
饮食相对清淡,要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忌食多糖、辛辣、生冷、油腻厚味的食物;
家长应经常将患儿抱起,自下而上拍打背部,帮助其排出痰液,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中医辨证治疗可较明显减少病程与痛苦,可服祛痰药物,有条件时可雾化治疗等。
〖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转为肺炎〗
根据气温、风力、孩子活动情况及时增减衣帽、口罩,避免外感风寒,出汗受凉;
避免孩子去不良空气环境或人员聚集场所;
适度带孩子锻炼身体、晒太阳,及时擦干汗湿;
体虚患儿根据专家辨证服用调补阴阳气血、健脾固表的中药膏方或药膳;
培养孩子良好的膳食技能与习惯,注意荤素平衡。
温馨提醒发现孩子呼吸困难、面色及口唇苍医院就诊。不是所有肺炎都有啰音,小婴儿和学龄儿童的肺炎可能听不到啰音,必要时应采纳医生的建议进一步拍胸片确诊。重症肺炎、有高危因素需住院治疗。
“油腻中年”怎么办?
相信前不久刷屏的“油腻中年”一词让很多人都感到了危机。的确,人到中年压力大,加上很多人疏于健康管理,难免“油腻”起来,甚至让身体亮起红灯。
中年人要想摆脱“油腻”也并非难事。即便因长期久坐不动出现了心脏问题,也可以通过积极运动改善。
适当的运动是指持续两年的规律有氧运动,每周运动4~5天,运动总时间为~分钟。每周的运动包括一次高强度有氧运动,2~3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出汗,但仍可以不费力地与人交谈),一次力量训练,一次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
具体来说,运动护心要牢记“”原则,包括:每次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天、运动时最大心率不超过减去自身年龄。掌握了这个原则,运动就既能保持规律又不会过量。
保持恰当的运动量很重要,衡量方法有以下几点:
◆运动过程中稍稍出汗,呼吸轻微加快,但不影响正常对话;
◆运动结束后,心率可在5~10分钟之内恢复到正常;
◆运动后身体轻松愉快,没有持续的疲劳感或者其他不适。
如果运动后,休息10~20分钟心率仍未恢复正常,出现疲劳、心慌、食欲减退、睡眠不佳等情况,则为运动量过大,应酌情减少运动量。反之,如果在运动中可以自如唱歌,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和出汗,心率无变化或在两分钟内迅速恢复,则表示运动量不足,可适度增加。
最适合中年人保护心血管的运动▲快步走
这是最简便安全的有氧运动,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量效果最好。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表明,步行是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的理想方法。经常走路能够改善心血管血流、锻炼心肺功能,并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游泳
游泳对人体神经、呼吸、消化、肌肉、血液循环等多系统都能起到锻炼作用。但王鸿懿提醒,游泳要注意水温适宜,否则也会伤身。
▲跳舞
跳舞是一种全身运动,可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减轻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摄氧量,有益心脏健康。
▲骑自行车
有研究发现骑单车能够将心血管功能增强3%~7%,常骑车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骑车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膝盖,适度骑行。
如果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尤其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好在运动前咨询医生,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往期回顾▲3岁小女孩来例假?原是妈妈一句玩笑害的……
▲孩子第一次崴脚你重视了吗?千万别掉进这些误区!
▲宝宝出生长“尾巴”不痛不痒麻烦大!原是妈妈怀孕时没吃“它”!
▲注意!这种退烧药美国已禁用40年,有孩子还在吃……
支持单位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协办单位
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健康教育协会
江苏省预防医学会
技术指导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
出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节目视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