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气、阴气、阳气
中医讲"气",什么是气?人活着一口气,这口气是什么气?大家对着玻璃呼岀的是什么气?是不是水蒸汽?皮肤出来的是什么气?塑料手套带上一段时间,手套里面是不是都湿了?我们不讲那些看不见的,我们只讲看得见的,故中医讲的气,主要是水蒸汽,人死了,这气也就没有了。
地球上70%是海洋,我们人体也一样,70%左右是水,把人榨干了,渣也只有30%左右。
水的物理性能是向下的,如果人体这70%的水是以水的形式存在,那我们的身形是向下膨大的。可我们的身形凹凸有致,为什么?因为我们身体里的水大部分是以水汽的形式存在,水汽是向上的。
一个物质的两面,阴、阳:
水性向下,是阴
水汽向上,是阳
水变成水汽需要什么?要热对吧。人体的热源从哪来?
中医把心定为火脏,心脏不停的跳动,跳动产生热能,这就是我们人体的热源。
热的物理性是向上的,心脏在人体的上方,如何将心跳产生的热导向下至脚趾?
肺呈气泡状,是否象空气压缩机?
心脏在肺的中间下方,左右两个大大的肺如压缩机样,将心跳产生的热气向下挤压。热气向下挺进的过程中,遇水即将水气化蒸腾向上;头盖骨如锅盖,水蒸汽掽到阻挡的锅盖,即再变成水向下流淌。这就是人体的循环。
心脏产生的热气即为阳气。
热气遇着水,将水气化成水蒸汽向上即为阴气。
当热气不能向下时,即是阳气反逆,民间的上火。
当水蒸汽上升受阻或遇到寒,即停积成水,呈现如湿、饮、水肿……
黄帝内经第三十一篇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人体为什么会发热?
用锅烧水,无论火为多大,敞开锅盖烧的水温,永远保持度;如果盖上锅盖,锅里的水温就增高,对吧;如果盖子如高压锅盖的严密,锅里的温度将更高吧。
中医讲肺主皮毛,人体的皮肤毛孔是散热的窗口,你喝了热汤或运动后,会岀汗,将热散出。当寒气袭来,皮肤毛孔收缩(热胀冷缩),体内的热气散发受阻碍,人体体内的温度自然升高;如果受寒邪很重,皮肤毛孔紧闭,体内的温度将升的更高。另外,皮肤毛孔关闭,水蒸汽岀不来,集中在肺部,肺的压力增大,人感觉憋闷;同时水蒸汽停积在肺里,造成肺组织水肿,水积多了淹满肺泡,肺脏这台压缩机工作停摆,心跳产生的热能,则不能下降,反灼闷损坏心脏组织;而腹腔里的器官组织得不到热能则会水肿坏死,最后导致人体全身器官衰竭死亡。
黄帝内经第七十三篇本病论讲到“四时不节,即生大疫”。去年冬季,当寒而不寒,时节不至,天地之气乱,人体的气机也发生混乱,当邪气侵入,不能很好的防御。根据医圣张仲景的六经辩证分析:瘟疫能够快速损坏三阳而进入三阴。
肺与皮毛之间的通道被破坏,将肺脏这台空气压缩机的气道堵塞而使肺脏受损。所以能否快速、强力的打通此通道是关键,这就是为什么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瘟疫流行时,首选大青龙汤。此方来自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一、大青龙汤:
(麻黄30克,杏仁15克,石膏20--50克,炙甘草10克,桂枝10克,生姜3片,红枣60克)
麻黄量大是其重点,麻黄宣肺,肺主皮毛,麻黄可保证肺脏与皮肤毛孔间的通道畅通;杏仁补充心肺的津液,石膏凉肺护肺,不让肺灼伤,桂姜枣加强胃气,炙甘草缓和心脏跳动速度。所有的药物所用的药量,依据病人病情来调整。瘟疫病情猛,入里迅速,故麻黄量要大,方能快速阻挡,宣发肺气之同时保证肺与皮肤毛孔间的通道畅通。石膏则要依据病程和体温来调整,病程久或体温高,则量要大;病程短或体温不是很高,则量减。杏仁补津,体温高,津耗大,则量大。炙甘草缓心悸动,如心动过快则量加。
二、射干麻黄汤:
治上焦有水饮,即肺泡积液和肺间质水肿。黄帝内经言:久卧伤气!卧床病人,水蒸汽顺着气管外岀时,掽击气管壁而生成水饮,水向下流而聚积于肺泡,故瘫痪卧床者痰多易发生肺部感染,实因水积也,用射干麻黄汤及时将此水饮排出,则可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临床上我们用在久卧于床的病人,如ICU病房里的病人,均取得很好的预防效果。此次疫情发生迅猛,更需及时清除肺内水饮,以保证肺脏强健而不受瘟疫邪气伤害,故及时用射干麻黄汤清除水饮。射干(排肺组织内的水饮),紫菀(降逆下气,让肺泡收缩,去寒痰),款冬花(排寒去水饮),麻黄(宣肺,保持肺与皮毛通道间通畅,同时发表去表寒,将水气与邪气驱到皮表,让汗水带出体外),生姜(温脾胃,去水饮,上焦有水饮,源自胸膈有湿气,造成水气运行受阻,上下不交,水气累积。生姜散水,让上下焦能通利,如脾胃中寒则加用干姜)。大枣(护胃生津)。半夏(去水化痰),五味子(加强水气排泄,清排肺泡全部的水饮),细辛(温肺化寒去水)。
三、泽漆汤: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言:治咳而脉沉者。是更强的清排肺脏水饮的方剂。当肺已有浸润时,需用泽漆汤方强力去除水饮。其方:半夏(化痰去水),泽漆(其植物长像如肺泡组织,是很强的去排肺泡积水药),紫参(即拳参,清肺气郁,散胸部郁气),白前(宣肺,药性与麻黄相似,但没有麻黄强,白前停在肺上,仅打开肺孔,使肺气不郁,不似麻黄能打开从肺到全身毛孔),黄芩(去上热,泻肺热),生姜(去胃区水饮)甘草(安脾脏),人参(补胃气),桂枝(强心脾之气)。
四、葶苈大枣泻肺汤:
痰块积堵于气道,肺郁热而成痈,喘不得卧,胸胁痛满,喘呜迫塞,支饮不得息,呼吸有痰鸣,口渴。当肺与皮毛间通道不畅,肺气外排受阻,而心火下降通道也不畅之时,心火灼肺,水饮变稠而成痰,此时需及时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去清排此粘稠的痰积。其方:炒葶苈子(3-5钱,性苦寒,涤痰效果好,为涤痰峻药,属催吐剂,将大块痰吐出),大枣(十二枚。)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加入葶苈。再煮取一升。顿服。
五、茯苓四逆汤:
此方回阳救逆,强心阳、强胃气,加强人体阳气运行,使五脏气机平顺。去年冬季时令不至,当寒不寒,天地之气乱,直接导致人体气机不平,当疫病发生时,及易破损人体正气,故当病情需要时应及时用茯苓四逆汤扶正固本。其方:〈茯苓(除湿利水、把水往下消导),人参(补津补液,加强胃气),人参茯苓,一补一泻,形成新陈代谢〉;生附子(性大热。强心阳,增加热能),炙甘草(缓心动悸,同时生津液),干姜(温中润肺)。
六、麦门冬汤:
(麦门冬25克,生半夏25克,红参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60克,粳米2勺)。
治心火上逆、咽喉不利,生津润肺降逆气。麦门冬(补脾润肺,补肺津液),半夏(化痰、去水),人参炙甘草粳米红枣(强胃气及补胃肠津液)。
七、葛根汤:
(葛根20克,麻黄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2片,红枣60克)
此为温病的首方。
1.太阳温病,流汗后受风寒所致,小孩最易有此症,伴喉痛咽干。
2.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即胃肠型感冒。
3.口噤不得语(牙关紧闭)、欲作刚痉,角弓反张、昏迷抽搐---脑炎类。
4.麻疹水痘,用葛根汤,让其透发。现代人,冬不懂收藏,常在冬天运动岀汗;北方冬天室内温度过高,室外寒冷,临时岀门不注意保暖而至寒气入体;另外去年冬季又是暖冬,更是易泄无藏。内经曰:冬伤于寒,春必温之,故及易发生寒热病,葛根汤去风去寒,同时补充津液。葛根(升津补津,提升津液到头项背及咽喉部),麻黄(宣肺,打通肺与皮毛间通道),桂枝汤(驱风解肌,平衡阴阳)。(注意:平素湿盛者,一定要加去湿药,否则葛根会将下湿上移到头面,出现面红肿)。
八,桂枝汤:
此方是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的第一方,也是预防表证的第一方。《黄帝内经》言:风为百病之使!风邪打开人体防御之大门,带着病邪进入身体。桂枝汤是驱风之首方,驱逐风邪离开人体,同时关闭好防御之大门,病邪自然不得而入。
桂枝汤方: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三片,红枣10个掰开。
其方义:桂枝能加强心脏的收缩力,让动脉血流速加快;白芍酸收,加强静脉血流回流(桂枝白芍一岀一进,血液循环加速,同时调节阴阳平衡);炙甘草、生姜、红枣加强脾胃气,同时补充津液。此方是防御外邪入侵首选方。现代人因空调及寒凉饮食,导致体内湿气偏重,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茯苓20g白术20g去湿。如果全民都服此方七天,何惧新冠毒。完整方剂: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三片,红枣7个撕开,茯苓20g,白术20g。每人一天一剂,连服七天,每付药用6碗水大火煮成2碗,每天上下午各服一碗。
以上的方剂,均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中医永远离不开辨证论治,需依据病情而用药。例医院针对疫情的治疗中,还有用到小柴胡汤、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真武汤、麻黄附子汤,及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苇茎汤等等,在这不一一叙述。瘟疫有其共同特点,但同时每个人的健康基础不一,在大方向治疗的情况下,再根据每个个体来加减用药,这就是中医治疫病的原则。
从春节前到现在,医院治疗肺部感染的病人中,除了四例确诊的新冠肺炎外,还有数十例其他肺炎患者,有流感肺炎、支原体肺炎等肺部CT浸润性改变,从婴幼儿到70多岁的老人,都按此思路去治疗,且全部取得很好的疗效,没有一例转成重症。
医院儿科主任写的:
儿科主任特别提醒:近期小儿肺炎特点,快速发热,反复高热,部分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发热咳嗽1-2天,胸部CT显示大叶性肺炎改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不高,粒细胞正常或偏高,CRP及血沉正常或升高,易出现心肌损害及凝血功能异常。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医院儿科迅速调整治疗思路,采取以下措施:1、所有患儿分区管理,病原未明确前采取单间隔离,所有治疗与护理直接在床旁进行,后勤保障部门直接送药送饭到病房,避免了交叉感染;2、人人佩戴口罩,勤开窗通风,流动水洗手,病区环境地面、台面、门把手、反复消毒、紫外线,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杀,艾叶集中时间(早9点,下午4点)熏蒸消杀;3、留医院免费提供的预防中药加强预防,避免了交叉感染及反复感染的发生;4、更重要的是医院中医专家组在倪海厦老师弟子杨贞老师的指导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是对有与疫区接触史的患儿,中医治疗参与度达到90%左右,我们根据患儿体温情况,胸部CT表现,临床特点,用中医辩证施治之法,分别给与大青龙汤,葛根汤,射干麻黄汤,泽漆汤、茯苓四逆汤,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千金苇茎汤,根据患儿依从性给与中药煎剂口服或者用中药煎剂灌肠之法,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大大提高了床位周转率,小宝贝在我们医院十三楼儿科住院治疗,既不会被别人感染,也不会感染别人,安全可靠。中西医结合治疗费用低,痛苦小,依从性好,深受家长好评。北院儿科主任:老师,最近一段时间,科室里发热病人和大叶性肺炎病人比较多,还有长期慢性咳嗽的,我都应用中药治疗,效果都不错,有两个病人一直不停的咳,喝了两顿中药,就不咳了,他们感觉很神奇。中医中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希望中华儿女好好传承。我(杨贞医师)本是名西医,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五年本科毕业,医院工作了20多年,见惯生死,很多无奈,直到遇见恩师倪海厦,方知中华中医药学之神奇。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学习研究中医中药行列,全面复兴中华文化,造福全人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