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在医学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是调侃,同时也道出了儿科医生的辛苦与艰难。很多人认为儿科医生很不好当,除了医术,还要有耐心、责任心。那么高工作量、高风险的儿科医生的一天会是怎样的呢?胶东在线记者带医院儿科一探究竟。
每周四早上7:30的科室业务学习,是儿内科雷打不动的惯例。早上7:20,儿内科主任李爱敏、医生王晓莉就早早来到了病房,先去查看自己组内的重症病人,随后来到办公室准备开始业务学习,今天的主题是“病毒性脑炎与癫痫”,由李春香主任医师进行讲解。医护人员都在认真听讲,仔细记录。(市民记者白凤泉/摄影)
早上7:50,办公室外的儿科病房已经是一派忙碌景象,护士在交班前要扫完整个病区的床位,进行床铺清洁,病房通风等。还有不少患者等候在走廊里,等待询问病情等。(市民记者白凤泉/摄影)
早上8:00,讲座结束后,科室医生开始交班,对昨日新入院的患者、危重症患者以及病情变化的患者进行重点交接。(市民记者白凤泉/摄影)
早上8:15,交班结束。一出门,儿内科主任李爱敏就被患儿家属们团团围住,“李主任,你看我家孩子的片子好了没有”、“李主任,我家宝宝怎么昨晚又开始呕吐了?”大家插着空询问病情,李爱敏主任等耐心地一一解答。(市民记者白凤泉/摄影)
8:20,例行查房时间,从早交班中李爱敏主任得知,今天儿科重症监护室有位患儿病情较重,于是组织儿科各专业组的医生一起到患儿床边会诊,进行病历讨论,探讨下一步治疗方案。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李主任、李春香副主任和王晓莉医生耐心地跟家属解释病情,开解家属焦虑的心情。(市民记者白凤泉/摄影)
医院儿内科分为四个病区:儿内科一病区、二病区、三病区与新生儿病区,共张床位。包含新生儿、重症医学、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肾脏风湿、血液、内分泌、儿童保健与康复共10个专业。医生每天的查房,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有时候一查就是一上午。(市民记者于得水/摄影)
早上8:30,王晓莉医生从儿科监护室回来后开始查看自己组内的患者。41床患儿突发屏气发作,护士通知王晓莉医生,她立即去床边处理,并给予吸氧,监护,患者情况逐渐好转。(刘肖宏/摄影)
据悉,除常见疾病外,儿科三病区主要收治血液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的病人,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糖尿病、白血病、淋巴瘤、嗜血细胞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先天遗传代谢病等疾病,是烟台市儿医院。(市民记者于得水/摄影)
小杰(化名)是淋巴瘤复发患儿,虽然经济相当窘迫,但其奶奶还是坚持为其进行治疗。每天,王晓莉都要鼓励他坚持下去。(市民记者白凤泉/摄影)
儿科还担负着实习医生和规培医生的教育培训工作。早上9:15,王晓莉医生一边查房,一边给实习医生和归培医生进行讲解。(刘肖宏/摄影)
在无菌层流床,王晓莉认真地给患儿听诊。医院儿科三病区有6张无菌层流床,专门用于避免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感染。(市民记者白凤泉/摄影)
新生儿病区设63张床位,收治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等危重新生儿。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之内的婴儿。
上午9:45,当我们到达新生儿病区时,丁艳洁副主任正在查看刚出生的小宝宝,与普通查房不同,新生儿病区里有很多是早产的宝宝,因为器官、组织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只能住在模拟母亲子宫的暖箱中,医生每天都会通过贴在早产儿身上的数据线来监测宝宝们的生命体征。(市民记者白凤泉/摄影)
丁艳洁副主任告诉我们,昨天凌晨病房突转进来一对双胞胎小宝宝,属于危重新生儿,出生时仅25周+2天,是新生儿病区有史以来收治的最小胎龄的宝宝,因为早产3个半月,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依靠呼吸机辅助呼吸。(市民记者白凤泉/摄影)
因为小宝宝的特殊病情,丁艳洁医生格外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eiyan.com/fyzly/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