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接种保护效力会更好
6月28日晚,世界权威传染病期刊《柳叶刀-感染病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科兴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中国3-17岁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中接种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双盲随机对照Ⅰ/Ⅱ期临床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3-17岁的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采用0,28天接种免疫序接种2剂新冠灭活疫苗,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这是全球首个发布的关于新冠肺炎疫苗在低至3岁儿童中使用的研究结果。郑慧贞表示,研究表明,儿童在接种同一剂量的情况下,中和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是要比老年人和成年人高,这进一步说明,儿童接种疫苗保护效力会更好。另外,一般来说,3-17岁孩子的紧急接种禁忌证与成年人相同,甚至可能比成年人的禁忌证发生概率小一点。疫苗保护率是否会下降
在人类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背景下,疫苗的保护效力能维持多久?是否接种加强针?对此,郑慧贞表示,国家正在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疫苗保护效力的持久性。“要不要加强,什么时候加强,要用什么疫苗加强,都需要拿科学数据说话。”但她认为,接种新冠疫苗除了产生抗体以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人体会有免疫记忆,待下次接种时,能在更短时间内产生抗体。“因此,疫苗不会白打。否则人体无免疫准备,到时再紧急打两针,还要等14天产生抗体,那应对时间就太久了。”为何疫苗说明书上无“60岁以上人群”
在新冠灭活疫苗的说明书上,并没有说明60岁以上人群可以打,这一情况如何理解?“大家无须担心。”郑慧贞解释,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明确接种对象是包括60岁以上在内的18岁以上人群,按照我国疫苗管理法的规定,国家卫健委出台这一规范性文件已经是高于说明书的,60岁以上人群是新冠疫苗的规范、合格的接种人群。老人是否有接种年龄限制?郑慧贞介绍,只要没有接种禁忌证,岁也可以打。为何老人接种比18-59岁人群晚推进
7月1日起,广东多地开启60岁以上老龄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郑慧贞表示,接种策略是由国家根据各自情况来制定的。在我国是18-59岁先接种新冠疫苗,别的国家和地区有老人、成年人一起接种。另外,也考虑到老人存在基础性疾病的比例比较大,可能有耦合;老人的免疫功能是减弱的,同样一个疫苗剂量可能比一般成年人的免疫原性数据要弱一点。“一般成年人打完,老年人打,最后才孩子打,这个策略符合我国疫情防控实际。”郑慧贞认为。老人不建议“应急”接种应打尽打
目前,确实有些老人对接种仍存顾虑,甚至认为等出现疫情了再打。对此,郑慧贞呼吁,没有接种禁忌症的老人应打尽打,不能等疫情来了再接种。因为疫苗全程接种需要一定的时间,产生有效免疫原性也需要14天时间。她表示,老人如有基础疾病,在稳定期也是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的;正在发病期,则建议稍微推后时间接种。三种疫苗各有优势按实际需要接种
部分未接种的群众仍会纠结,一针苗、二针苗、三针苗,现在该如何选择?郑慧贞表示,这三种疫苗其实是各有优势,保护力是差不多的,安全性也都符合我国通用疫苗要求。民众按实际需要的情况接种即可。如疫苗紧张的情况下,有什么苗就打什么苗,早接种早受保护;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比如紧急要到中高风险地区,时间来不及,一针苗可供选择,如果不急就打两针甚至三针。接种完疫苗,也不建议民众去查抗体水平。郑慧贞表示,关于疫苗接种效果,疾控等部门有专业的检测方法,跟医院所做的检测个体有没有感染是不同的。腺病毒疫苗接种后发热几率确实高一点
目前,“一针新冠疫苗”已经抵达广东,公众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