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儿肺炎 > 小儿肺炎怎么治 > 正文 > 正文

注意疱疹性咽峡炎凶猛来袭,做好这些为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30 12:52:35
医院订阅哦!

夏天到了

这个“恶魔”也悄悄地来了……

孩子高烧不退

咽峡部满是“溃疡”

哭闹、流口水,食欲不佳……

总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儿科门诊求助

原来都是“中招了”——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是手足口病的“表兄弟”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现在正是这对“兄弟”出来兴风作浪的时候

而且专挑5岁以下的小宝宝下手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咽峡炎是如何传播的?

怎么预防咽峡炎?

……

医院

党委书记、主任中医师李建军怎么说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夏秋季高发,尤其潮湿闷热的雨季高发。主要是由于最近天气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会引起幼儿园、小学集体流行。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传播?

主要通过粪、口或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在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及大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一周内传染性最强。患病宝宝的口水、痰液、大便及其被污染的手、毛巾、食具、玩具均可传播疾病。

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提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很多宝爸宝妈瞬间“脸盲”,因为这两家伙实在是太像了,撞脸指数高达99.99%。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

从感染病毒上看,有20多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如柯萨奇病毒A组的1~6、8、10、22型及B组的1~5型、埃可病毒等都能引起该病,EV71感染有时也可仅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但最主要病原还是柯萨奇病毒A组。可见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与手足口病的病原会有交叉,但两者之间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同,所以说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是表兄弟。

从病症上来说,疱疹性咽颊炎来势猛烈,高热抽搐的临床表现往往让家长先乱阵脚,但实质上来说疱疹性咽颊炎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不然。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机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送去就医,切勿拖延。因此,从并发症来看,手足口更危险。

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症状?发热

起病急,反反复复高热,体温可达到39~40°C,发热可以持续2~6天,个别宝宝会因为高热导致热性惊厥。但也有宝宝只表现为轻中度发热少数宝宝合并细菌感染发热会更反复。

咽痛

宝宝会因咽部溃疡疼痛而哭闹拒食、流涎、呕吐。部分病例伴有头痛、腹痛、颈部僵硬疼痛、恶心、厌食、呕吐及腹泻。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明显,病程初期可仅见上腭鲜红色小红点,很快舌咽弓、软腭、扁桃体、硬腭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

1~2天后疱疹溃破成黄白色溃疡。疱疹及溃疡多集中在咽峡部,颊粘膜、舌面比较少见。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虽然来势汹汹,反复高热、咽部疱疹溃疡疼痛,宝宝难受哭闹,不愿进食,但疾病预后良好,并发症很少,一般反复发热持续2~6天,咽部疱疹溃疡持续一周左右。只有少数病例会出现热性惊厥。

如果宝宝不幸“中招”,如何护理?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1注意隔离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2)多通风

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3)家长也需警惕

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2观察病情

(1)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

注意有无新的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重点留意有没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号出没;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2)注意观察呼吸

主要观察患儿有没有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1岁~5岁>40次/分钟;2月龄~12月龄>50次/分钟;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

如果有持续或频繁出现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那么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需要及时就诊或复诊了。

(3)定期监测体温:

一般每4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8.5℃(腋温),可以口服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以免引起高热惊厥。

3注意护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

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

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

(3)注意勤洗手

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4注意消毒

患儿的餐具、牙具、奶瓶等要专人专用,使用前后均要充分清洗,煮沸消毒。

患儿的玩具、被口水、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家具、地板等要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宝宝的排泄物要妥善处理,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后倾倒。

家庭中照料宝宝的成人也要注意接触到宝宝的尿布、便便、呕吐物、口水后均要认真洗手。

如何预防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

因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都是通过粪-口-呼吸道传染,且都是因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所以预防方法也相似。

1接种疫苗

年我们国家就研发上市了EV71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

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两次接种,间隔一个月),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打了EV71疫苗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了吧?

答案是......不一定!

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部分普通的手足口病和绝大多数重症手足口病。宝宝接种后,得手足口病的几率会下降,即使仍然得了手足口病,也不大会是严重的手足口病。

2加强防御

除接种疫苗之外,防护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隐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因此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类似感冒、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但成人在和宝宝的密切接触中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宝宝,因此成人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洗干净手之后再去抱宝宝。

另外,家长们也应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eiyan.com/fyzmz/1001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小儿肺炎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