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的9月,乡村里田间处处都是收割稻谷的忙碌身影,卫生院里的医护人员也在进行日常的诊疗工作。
18号快到午间下班时,突然有对父母抱着孩子慌忙的跑进良寨卫生院门诊诊室。
“医生,医生,快来看看我的孩子,他喘不上气了!”孩子父亲焦急的向医务人员寻求帮助。
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看到孩子喘息的情况,马上意识到不对,“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马上吸氧”......值班医生向护士们传达着医嘱,手上也不停的开始进行触诊。
经认真仔细的查体,发现孩子喘息非常明显,呼吸频率高达60次以上,要知道这可是刚出生的婴儿的呼吸频率啊,不可能也绝不应该出现在1岁的宝宝身上,测体温发现烧到39.7℃,心率到次/分,精神状态非常不好,值班医生判断这个呼吸和心跳频率很有可能是呼吸衰竭,不排除有心力衰竭,医院转诊,争取抢救时间!
值班医生把情况向院领导汇报后,院领导立即在医联体的转诊协助工作群里发布信息,医院的急诊科进行对接转诊,医院儿科副主任骆玉在看到群消息后立即与卫生院的出诊医生取得联系,并指导用药。
1个多小时后卫生院医护人员在半途成功把孩子对接送上县医院急诊车,此时孩子的心率一分钟依旧在到次之间波动,呼吸一分钟在50到60次,三凹征非常明显,孩子呼吸和心率没有明显的下降,很容易出现呼吸疲劳引起衰竭,如果再发展下去,就要上呼吸机了,时间紧急,救护车的极速前进,终于在下午6点到达县医院,并送入ICU病房。
医院下派融水分院儿科的专家周医生与ICU的值班医生再次评估患儿的情况,考虑是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仔细询问家属后发现孩子曾经有心脏病的病史,在完善相关的检查后最终确诊。
孩子在ICU治疗期间,喂奶、换尿布,医务人员“兼职”临时“奶爸”
患儿在ICU治疗期间,医护人员给予抗感染,平喘,改善心功能以及辨证给予中医外治的多重治疗,患儿的心率逐渐降低到每分钟次,呼吸降低到每分钟38次,体温连续3天显示正常。孩子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于22日转入儿科普通病房。
儿科医护人员了解到孩子的家庭贫困,便自掏腰包为他们垫付部分中医治疗的费用,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
在中西医的结合治疗下,孩子没有再出现喘息、咳嗽的症状,心率、呼吸和体温完全稳定,完全达到出院的标准。今天上午,在查完房周医生告诉孩子父母可以出院时,父母亲的眼里都饱含着泪花,孩子母亲不会说普通话,紧紧握着医生和护士的手不断用侗语说着“都索nia啦,都索nia啦”。
自年7月柳州市医院与融水县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年9月融水县医院与8个乡镇建立紧密型医共体以来,“三二一”联动提升诊疗质量与效率,为广大的县、乡、村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医疗便利,真真正正帮助大苗山人民群众解决看病难问题。
图/文:骆玉
编辑:韦孟青
责任编辑:杨海梅
审核:杨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