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橘泉的祖籍为浙江省吴兴县(现湖州市)。年,在家乡开业行医,年,受聘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任中医学讲师,同时在苏州挂牌行医。
同年,叶橘泉率先提出“整理中国医药医院,进行科学研究”,主医院,集中中西医两方的医师,在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西医的诊断,根据临床观察和病历记载,统计治疗成绩,将成果公开发表,以期总结出一套全新的经验和研究方法,教授给青年医师。
叶橘泉是采用现代科研手段研究经方的第一人。年,医院,任该院医务主任。他不仅以中医的传统理论和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并且采用西医诊断来协助中医诊疗,使用统计表格对“经方”的疗效做了许多研究。
他强调指出中西医学应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前进。他在院内采用中西医两套知识培训护士,并出版院刊,公开进行学术讨论。
叶橘泉用方特色叶橘泉临证,长于治疗内科杂证,尤善于化裁名方而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如五积散一方,叶先生认为乃是平胃散、二陈汤、桂枝汤、芩桂术甘汤、甘姜芩术汤之复合方剂,药味庞杂,但组方合理,不仅可用于五积,对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皆能治之。
故叶先生将其用于哮喘、坐骨神经痛、胃脘疾患、妇科疾患的治疗,每每奏效。又如桔梗白散,叶先生将其用于痰食胶结、昏迷遗尿之老年患者及小儿肺炎有结胸证者,均收良效。
桔梗白散的主要药物是巴豆,叶先生认为用之得当,实有斩将塞旗之功。其他如黄连解毒汤用于各种出血而属于阳证实热者,半夏厚朴汤用于梅核气等,均反映了叶先生用方之特色特点。
图片源自网络
叶橘泉善就地取材,以简、便、廉、效之品治病,如以大剂量蒲公英治疗慢性肝胆疾病,野菊花治愈重症口唇疗,鲜车前草治疗慢性肾盂肾炎。
图片源自网络
除此,叶橘泉长期致力于中药研究,如五加皮一药,真正的五加皮是功似人参的一种珍贵强壮药,市场上的“北五加”是杠柳皮,具有强心、镇痛作用,与五加皮科属不同,作用亦异。此类研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叶橘泉对中医的贡献叶橘泉一生从事中医中药的临床、科研和教育工作,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学术思想和风格。
他的主要学术成就有:①方证辨证的运用,首次提出“方证学”概念;②精简处方的组合;③腹证的研究;④中药剂型的改革;⑤中药的科学分类与临床应用;⑥小剂量定型方剂的临床研究;⑦冷门中草药的资源开发;⑧中药保健品的研究和开发等。
至93岁辞世时,叶橘泉先后编著出版了《近世内科国药处方集》(1~6集)、《临症直觉诊断学》、《临证实用方剂》、《现代实用中药》、《中西病名对照表》、《近世妇科中药处方集》、《本草推陈》(正、续编)、《本草钩陈》、《自然医疗》、《食物中药与便方》等37种,共44册著作,并且在各种医学杂志和报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及相关文章,可以说,叶橘泉是我国医药学著作最多的中医药学家之一。
图片源自网络
叶橘泉的上述主张和实践,不仅对我国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日本汉方医学界也有较大的影响。年,日本国立公园建立的汉方医学纪念碑上,篆刻了叶橘泉关于促进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的题词手迹。
肠风(结肠痛)治验刘某,男,51岁,干部,初诊年7月4日。
患者从年底开始,经常出现腹痛,交替性腹泻与便秘,有时便中带血和黏液,体重逐渐减轻,全身乏力,年4月6医院(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学院)做X线钡剂灌肠检查提示:降结肠的上段有充盈缺损,被诊为降结肠肿瘤。
患者于年4月15日行腹部探查手术,打开腹腔发现降结肠的上部有3cm×2.5cm大小的肿痛,色灰白,质硬,癌组织己浸润邻近部分网膜。冷冻切片的病理报告为:“恶性肿瘤”。
术中当即将肿痛及肉眼所见转移淋巴结尽可能做了切除,术后的正式病理报告:“结肠腺癌,周围组织与淋巴结转移。”
手术后用5-FU等化学疗法,同时用东北红参煎汤服用,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也渐渐消失。但过了2个多月后,上述症状又重复出现,且逐渐加重。
图片源自网络
医院认为是“结肠癌复发,有可能是广泛的转移所致”。因为结肠癌是腺癌,化疗和放疗的效果都不理想,加上患者的体力又不佳,只好回江苏用中药治疗。
中医诊疗诊察:面色少华,体弱少言,食欲不振,口苦且腻,左侧腹部隐隐作痛,每日大便5~6次,不成形,有时大便带血和黏液,大便时有里急后重感。诊其脉滑数,苔黄舌红。证属湿热蕴结肠腑,手术与化疗所致气血两虚。
治则:清热利湿,益气和血。
处方:芍药汤和归芪汤。
图片源自网络
全当归5g,赤芍药5g,炒大黄5g,炒黄芩5g,川黄连5g,薄肉桂1g,炒槟榔5g,广木香5g,生甘草3g,绵黄芪5g,连续服药3个月。
来源:《名医验案医话精萃(第一辑)》——医院年12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