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中国编辑学会少年儿童读物专业委员会主办,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的第35届全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年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王为松,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等领导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由版协少读工委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柱主持。
据年出版产业报告显示,少儿图书呈现“一降三增”状态。年,全国出版的新版少儿图书.1万种,比年减少了种,同比下降8.5%;重印少儿图书.3万种,增加了种,同比增长6.8%;而少儿图书的总印数达到了9.5亿册,增加了万册,同比增加6.4%;少儿图书的单品种平均印数是册,同比增加了册。从这个数据来看,少儿出版发展态势良好。
本届年会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少儿出版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会议指出,聚焦少儿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做好“十四五”选题规划。第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抓好主题出版工作。第二,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在坚守正确文化追求、严格导向、内容把关、推进精品创作生产上下更大功夫。第三,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在坚持与时俱进,提高原创能力,加快融合发展方面下更大功夫。第四,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增强“四力”的多元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
会上,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冯杰、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刘凯军、明天出版社社长傅大伟、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常青、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泳波、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总编辑姚磊发表了主题演讲,商务君整理如下,有删减。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少儿出版版权战略发展新路径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冯杰年7月,作为写入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3+1”改革内容之一的上少社三年综合改革正式启动。上少社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专业少年儿童出版社,年成立以来,出版了一大批广大青少年耳熟能详的书刊品牌,影响了几代小读者的健康成长。
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少儿出版行业发生的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上少社作为一家传统老社、大社,必须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和行业发展的步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必须首先考虑的发展战略。
传统出版必须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媒体形式多元化,内容价值链得以无限延长,超出了传统出版的范畴,要实现内容价值最大化,传统出版必须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
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乃至阅读方式,技术支持下的新兴媒体层出不穷,它们满足了读者,尤其是年轻人不同于传统阅读的阅读体验,带给传统出版市场的影响,将是一个伴随技术不断进步的长期的过程。
有人为技术也是一种媒体,我想说,技术实现的是媒体的转化,或者说技术是转化的媒体。内容价值不取决其在一定领域的影响力,而在其转化能力,转化能力越强,内容价值越大。文化建设可以说是文化的转化能力建设。
技术讲代际覆盖,文化讲代际传承。新兴媒体可以理解为是针对媒体形式而不是针对媒体内容的革命,高质量的内容同样构成新兴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将内容比作魂魄,将形式比作形体,目前广泛存在的魂不附体的传统媒体和失魂落魄的新兴媒体,都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以上决定了内容与包括技术在内的社会资源深度融合的基础。
融合的关键在于版权
传统出版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的话语权不在产品,而在产品对应的内容版权。
我们曾经依靠产品赢得市场,建立品牌,但是我们不能将品牌的价值固化在原有书刊产品的形态上。阅读的需求是永久的,但阅读方式不是。建立在阅读方式上的领先终将被技术颠覆,版权则正好相反,阅读方式的每一次迭代都是对版权内容的一次加强和提升。
市场上很多大的IP并不是通过出版孵化的,可能是网文、游戏、综艺或者是电影。版权战略下出版需要被重新定义,某种意义上讲,出版是我们获取内容版权的一种有效方式,相对其他方式而言,出版更具有文化传承的底蕴和价值共识的基础。
为此我们要积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eiyan.com/fyzly/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