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儿肺炎 > 小儿肺炎怎么治 > 正文 > 正文

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0/24 18:26:47

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

(年8月版)

目录

第一篇场所篇

一、码头2

二、口岸.5

三、棋牌室(麻将馆)

四、游船(观光船)

五、开放或半开放式剧场

六、文化馆

七、临时安置点

八、体育场馆

九、奶茶店

十、居家

十一、写字楼、办公场所

十二、宾馆

十三、商场和超市

十四、银行

十五、餐厅(馆)

十六、理发店

十七、农集贸市场

十八、公园

十九、旅游景点

二十、健身运动场所

二十一、咖啡馆、酒吧和茶座

二十二、影剧院

二十三、游泳场所

二十四、会展中心

二十五、游艺娱乐场所和上网服务场所

二十六、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

二十七、图书馆

二十八、歌舞娱乐场所

二十九、公共浴室

三十、医疗机构

三十一、铁路客运

三十二、道路客运

三十三、水路客运

三十四、民航

三十五、城市公共汽电车

三十六、城市轨道交通

三十七、出租汽车

三十八、回国人员转运车辆

第二篇单位篇

三十九、教培机构

四十、社区

四十一、企业

四十二、进口物资转运

四十三、建筑业

四十四、邮政快递业

四十五、机关事业单位

四十六、托幼机构

四十七、中小学校

四十八、高等学校

四十九、养老机构

五十、儿童福利机构

五十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

五十二、监狱

五十三、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五十四、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五十五、物业项目部

第三篇人群篇

五十六、机场保洁人员

五十七、境外和境内航班保洁人员

五十八、机场司机

五十九、机场公安辅警

六十、机场装卸工人

六十一、一线市场监管人员

六十二、专业救援人员

六十三、志愿者0

六十四、社区工作人员

六十五、导游

六十六、老年人

六十七、伤残人士

六十八、孕妇

六十九、儿童

七十、学生

七十一、就医人员

七十二、警察

七十三、企业职工0

七十四、口岸工作人员

七十五、司机

七十六、邮递员、快递员

七十七、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

七十八、售货员

七十九、保安

八十、环卫工人

八十一、保洁员

八十二、服务员0

八十三、食品消费者

八十四、食品从业人员(加工、销售、服务等)

八十五、教师

第一篇场所篇

一、码头

1.做好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洗手液、消毒纸巾、橡胶手套、温度计、测温仪和应急药品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对工作人员健康培训。

2.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

3.增加工作人员核酸检测的频次。已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码头货运区作业人员等高风险岗位人员,定期核酸检测时间按照当地有关规定执行。

4.码头货运区进口冷藏集装箱拆箱作业中,直接接触冷藏货物的人员应相对固定,实行封闭管理,定期检测体温,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全程穿防护服、佩戴口罩以及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用品,避免货物紧贴面部、手触摸口鼻,发生疫情地区按当地规定加大核酸检测频率。

5.码头货物检测出现阳性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并实行封闭管理,解除封闭前按当地规定进行核酸检测。

6.码头货运区进口冷链货物处置等高风险区域及作业特种车辆要增加消毒频次。发现可疑污染时应立即开展消毒。加强对清洁消毒等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定期进行督导和消毒效果抽检评估。

7.引航员、登临国际航行船舶作业人员以及直接接触进口冷链货物的装卸人员等港口高风险岗位人员要相对固定,登记造册,实行闭环或封闭管理,采取一定工作周期的轮班制,工作场所与居住地之间点对点转运,避免与家庭成员和社区普通人员接触,并按当地规定加大定期核酸检测频次,实行健康监测及零报告制度,发现可疑症状人员立即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其余一线作业人员按当地规定频次实施定期核酸检测。港口内、外贸作业人员要固定岗位,避免交叉作业。

8.严格执行“非必要不登轮、非必要不上岸”措施,严控登轮人员数量,准确记录上下船人员的身份信息、上下船事由、联系方式等,确保信息可追溯。

9.港口客运站根据风险级别,按照当地规定的最少时间间隔对旅客接触设施设备、旅客接触区域、站务司乘人员接触区域进行消毒;乘客聚集人数占设计乘客最高聚集人数的比例,按风险级别进行调整。

10.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乘客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11.对进入码头的乘客和工作人员等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乘船或进入。12.加强环境通风。接待大厅、食堂、会议室、办公区等空间区域配置酒精、速干手消毒剂等用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增加通风频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13.正确使用空调。首选自然通风。如使用空调,应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14.保持公共区域等环境整洁卫生,及时清理垃圾。使用过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应集中收集处置,冷链作业等高风险人员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统一收集并进行规范消毒处理。

15.公共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在公共区域或咨询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16.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17.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18.当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二、口岸

1.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变化,依法、精准、有效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压实属地和部门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做好人员管理、疫苗接种、清洁消毒、应急处置等工作。

2.及时掌握入境人员相关信息,加强人员和车辆信息管理,确保闭环式“点对点、一站式”转运和无缝对接,实现从“国门”到“家门”闭环式管理,做好疫情防控信息报送工作。

3.加强入境货物检测和消毒,强化冷链物品追溯管理,并做好检测和消毒等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定期进行督导和抽检评估。

4.做好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等工作。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并按当地规定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直接接触进口冷链货物的工作人员和国际道路运输驾驶员应相对固定,实行集中工作和集中居住的闭环管理;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5.根据不同岗位作业风险等级,为工作人员配备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必要的防护消杀用品,并指导正确使用。直接接触进口冷链货物的工作人员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避免货物紧贴面部及手触摸口鼻。

6.尽量利用电话、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eiyan.com/fyzmz/1041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小儿肺炎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